健康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园地中医养生详细

【二十四节气】昼晷已云极 夏至一阴生

发布时间:2021-06-21 00:00

中华二十四节气
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朝·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淥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节气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祖先们利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就确定了夏至。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等,是第10个节气。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偏北,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角最高,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时候,各地气温急骤增高。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节后,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在此期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
节气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冬至馄饨夏至面
夏至还有吃面的习俗,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日到来的时候,人们一般要吃面食,特别是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吃过水面。一来夏至时节,小麦丰收,新鲜小麦做的面食筋道好吃,也有尝新之意;其次,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粮食产量较低的古时候,面是粮食中的精品,是稀罕物, 人们把吃面食看作很神圣的事,是敬神的方式之一;更主要的是,古代中医认为,面粉性味甘凉,可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而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心火过旺、心旺肾衰, 加之夏至时节,天地阳气盛极,阴气始发,人们在这种阴阳交替、阳极阴生的时候,特别容易烦躁。吃性味甘凉的面食,正好可以充分发挥面粉宁心护肾、滋阴除热的作用。同时夏至面也叫"入伏面"。
节气养生
夏至气候炎热,又兼有湿气,从中医理论上来说,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日阳盛于外的特点。
1、养心宜静,避免动怒
《养生论》对炎炎夏日有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的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夏天的炎热使人们处于心火气旺盛期,容易引起心急气躁。所以,在夏天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和的好习惯。不要太过劳顿、激动。 
2、规律生活,晚睡早起
夏日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起居方面要适当晚些睡觉、早些起床。起床后可到户外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加强体质颇有益处。午时要适当补觉,保持精神,但因为天热出汗毛孔扩张,机体易受风寒侵袭,所以不能露天或在树下休息。早起后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强身健体,比如:散步、太极、慢跑、健身操等。活动强度、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自己决定。晚上睡觉不要在风口、露天或长时间吹电风扇,这样容易使人受凉导致疾病的发生。
3、夏季高温多雨,注意防暑防潮
夏季潮气湿度比较大,要保持室内通风流畅、潮气湿度相对较小。外出时,随身携带伞,即可遮挡太阳照射避免中暑,又可以防止夏季天气多变下雨淋湿衣服受凉。使用空调降温时,勿使室表里温差太大,不然易诱发上呼吸道传染和干燥综合征。
4、科学饮食,谨防胃肠疾病产生
夏季饮食,可喝清冷解暑的饮品,如淡盐水、绿豆水、酸梅汤、菊花茶等,以增补因身体出汗造成的耗损,但不要贪食冷饮。同时湿热的环境为各类细菌的发展繁殖提供了条件,因此,夏日饮食必然要讲究卫生,不能吃腐朽变质食物,冰箱内食品必须经高温加热后方可食用。食品要以温、软、平淡为宜,不能过多地吃冷、肥、腻的食物,不能饮食过量。若出现因为饮食不妥引起的吐逆腹泻,应该立即到医院治疗。
5、夏至多汗,谨防心脏气津两伤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出汗量远远大如其他节气。中医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汗同源”,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夏至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而不守,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 冬益肾”的四季养生学说。《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夏相应,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因此,夏季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防止过多出汗,以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从而保护人体的君主之官——心。
6、夏季脾胃阳气不足,凉性水果不可过度吃
中医认为,夏季阳热在外,脾胃阳气相对不足,在夏季适度吃些凉性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西瓜、芽菜、银耳、香蕉等,以加强体内抗毒手段。但要注意,对于肠胃功能弱之人,在解暑的同时凉性食品一定要适度,避免出现肠道 问题。
夏至常见病的预防
1、心脑血管疾病
夏天气候炎热,气压较低,出汗多,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倘若补充水分不足,加之高温造成的血管扩张,常造成人血压偏低。而血液浓缩容易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导致突发心梗和中风。因此,中老年人应尽可能减少高温时段的外出;锻炼要得当,不可过度,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保证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以稀释;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最好26度左右,尽可能减少进出空调房间次数。
2、急性肠胃炎
夏季由于细菌病毒繁殖较旺盛,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夏至后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由于中老年人生理退化,肠胃的运动、吸收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更易患上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急性肠胃炎。该病起病快,同时伴有发烧、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在夏季饮食上应选择一些比较新鲜清淡的食物,务必清洗干净,尽可能少吃油腻食物,多喝水。冰箱中的食物不要保存太长时间,需要在空气中放置到常温后再食用。
3、老慢支
越来越多的空调对人的呼吸系统是个考验,尤其在密闭的空调室里,细菌容易繁殖,很容易入侵呼吸道,加上进出空调房的冷热差别,可能会引起老慢支复发。有老慢支等呼吸疾病的病人应该注意冷暖变化,预防感冒,避免接触油烟等有害气体,从夏季到冬季坚持用冷水洗脸,增加抵抗力。此外,坚持做一些腹式呼吸锻炼,天天1-2次,每次10-20分钟。
其实夏天到了也不用太过于担忧,因为夏季入伏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了,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我院每年都开展了夏季三伏贴治疗,不仅开设有成人三伏贴,还研发了小儿三伏贴、妇科三伏贴等特色贴敷治疗, 是一种“自然疗法”和“绿色疗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今年我院将继续开展三伏贴治疗,具体安排请关注我院公众号。

夏至饮食方
绿豆鸽子汤
材料:鸽子1只,瘦肉200g,绿豆250g,莲子20g,陈皮2g,生姜2片,水适量。
做法:鸽子、瘦肉焯水后洗净。将鸽子、瘦肉、莲子、绿豆、陈皮、生姜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小时至肉烂,放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止渴,健脾益气。

冬瓜薏仁海带排骨汤
材料:排骨1根,冬瓜500g,海带结300g,薏苡仁50g,生姜7片,料酒2勺。
做法:海带结、薏仁清洗干净,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块备用,排骨加入清水和3片姜、2勺料酒焯水备用。将排骨洗净后放入锅中加4片姜,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水,大火滚开后转小火,加入薏苡仁,炖20分钟后加入海带结,炖30分钟后加入冬瓜,等冬瓜变软后,按照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朋友们
马上就要进入一年中炎炎烈日的三伏天了您准备好了吗?
衷心祝愿您心静自然凉
避免仲夏殇
安然度仲夏
养生保安康!

文字 | 曹昱露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二十四节气】昼晷已云极 夏至一阴生
就诊流程 住院流程 价格公示 医保指南 乘车路线 健康科普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