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园地中医养生详细

【二十四节气】雨水——东风既解冻 散而为雨矣

发布时间:2022-02-21 00:00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
【 气候变化 】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但降雨量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形成降雨。
【 养生美食 】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春季肝火旺,肝木易克脾土,易伤脾,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脾胃能消化五谷,是气血生养之源。五行中肝属木,在味为酸;脾属土,在味为甘,春季肝旺而脾弱,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干燥,宜食果蔬及汤粥,如枸杞粥、红枣粥、银耳粥等,调补脾胃亦可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
1、喝粥养胃: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药材后,更能治疗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喝粥养脾胃。

2、吃大虾:中医认为,虾性温味甘咸,有补肾壮阳、开胃化痰、通乳等功效,民间特别提倡男性中老年人常吃虾,以补肾之不足。

3、食带鱼:带鱼性温、味甘、咸;归肝、脾经,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

4、喝牛奶:很多人认为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

5、蔬菜:“春燥”和空气干燥、湿度低有很大关系。芹菜可以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盛、皮肤粗糙的人来说很有益处;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纤维,可刺激肠胃蠕动。西红柿一年四季都可见,营养也很丰富。它同样可以清热解毒、平肝“去火”。

【 雨水养生 】
1、要注意“春捂”:“春捂”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要转暖时,不要过早地换下棉衣。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人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民间也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
2、克服“春困”:人的身体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春季来临,气温回升,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渐渐张开,血液循环加快,相对来说,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少了。另外昼夜时长的变化以及周围舒适的气温,都会让人感觉困倦。这就是所谓的“春困”的原因。要克服“春困”,首先要劳逸结合,作息要安排得有规律。
3、预防湿寒之气:进入雨水时节,降水增多,空气湿度较大。而此时气温仍然不高,很容易造成既潮湿又阴冷的天气。这种天气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关节、器官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要做好防湿寒的准备,比如不要过早减少衣物,不要用冷水洗漱,洗头发后及时吹干等。
4、运动养生:冬去春来,户外体育锻炼逐渐增多。这个时节适合运动,但也不能过量运动,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这时的运动要适度,循序渐进。
5、做好防护: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养生膳食 】
薏苡仁党参粥
功效:祛湿健脾,补气补血。
做法:薏苡仁30克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放冰糖调味。
春风解冻雨水至,润物无声万物苏;
春季肝旺易克脾,少酸多甜护脾胃;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
劳逸结合克“春困”,强身健体抗病邪。

图片 | 来源网络
文字 | 周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二十四节气】雨水——东风既解冻 散而为雨矣
就诊流程 住院流程 价格公示 医保指南 乘车路线 健康科普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