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做临床】(第六期)逍遥散案
《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逍遥散合归脾汤:
柴胡 10g 茯苓 20g 白术 10g 薄荷 10g 生姜 10g 人参 10g 龙眼肉 30g 郁金 10g 玫瑰花 10g 石菖蒲 10g 黄芪 30g 远志 10g 当归 10g 白芍 30g 共7剂。
(郁金)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责之于肝郁脾虚,治当疏肝解郁,健脾安神,故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获效。
余某,女,40岁,个体经营者。因“表情淡漠,情绪不宁,不欲言语3月”于2021年3月1日就诊。2020年10月因工作原因(忙碌、烦躁等)出现情绪不宁,表情淡漠,不与人交流,眼神呆滞,时有烦躁不安,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症属肝郁脾虚之证,其中以肝郁为本,脾虚为辅,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安神。方药: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
2021年3月8日二诊:患者情绪稍稳定,稍可入睡,可简单交流,情绪仍有波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根据舌苔及症状,考虑为寒痰郁滞致蒙蔽清窍所致,拟方:上方中加天南星 10g 共7剂。
2021年3月16日三诊:患者可简单交流,入睡较前明显改善,情绪稍稳定,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根据舌苔及症状,考虑目前为痰热所致,拟方:上方中天南星改胆南星10g,加半夏10g 竹茹 10g 以化热痰。共7剂。
2021年3月23日四诊:患者精神尚可,情绪尚稳定,可简单日常交流,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拟方:上方中加香附 10g 共7剂。
2021年3月30日五诊:患者问答对题,睡眠尚可。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拟方:守2021年3月16日原方,共7剂。
2021年4月6日六诊:患者可自行就医,精神状态可,情绪稳定,可自行描述病情,可日常交流沟通,睡眠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守上方12剂。
按:《医学正传·郁证》曰“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是也”,提出了“郁证”病名。《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素问·本病论》曰:“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提出“脏气弱”为郁证的内因,其发生与情志内伤密切有关,与肝、脾、心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达之...土郁夺之”,张子和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也。...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也。”肝郁脾虚之证,治法宜疏肝健脾之法。本案患者因工作纠纷等原因导致情绪失调,愤恨恼怒,致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忧思疑虑则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气郁结;情志过极伤于心,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心神失养。方以逍遥散以疏肝解郁,归脾汤以健脾养心。辨证准确,方能疗效确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