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血的那些事
上周六早上120医生送来一位神志模糊、面色苍白的病人,原来这位83岁的王娭毑是我们科的“常客”。她神疲乏力,苍白的脸上看不到血色,经查为重度贫血,赶紧抽血、查血型,申请输血。贫血有这么严重吗?一定需要通过输血才能解决问题吗?
贫血是指由于血中红细胞数目减少,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发生的综合征。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数低于120 g/L,女性低于110 g/L,就提示有贫血。低于正常值,高于9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59g/L为重度贫血,低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
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发病的时间、循环血量的变化、患者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病时间长,机体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年老体弱或心、肺功能减退者,症状较明显。
王娭毑反复头晕、乏力多年,长期慢性贫血,肌肉缺氧而见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因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皮肤、粘膜苍白。
这位王娭毑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心肌细胞长期缺血缺氧,出现心动过速、胸闷、气促、心功能减退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脑血管血液供应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可导致神志改变,出现痴呆,特别是重度贫血,血中容量不足,血压低,还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王娭毑这次贫血住院较之前严重,血红蛋白量只有31g/L,对于重度贫血患者、老年人、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输血后,它的神志、精神好转,头晕、乏力、胸闷、气促等症状减轻,心率减慢,血压逐渐升高,抽血复查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数升高。经过输血和对症治疗后,王娭毑的病情逐渐好转出院。
除了输血,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导致贫血的病因是什么,然后针对贫血发病原因针对性治疗。持续、反复发作或重度的贫血在用药物改善贫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出贫血的原因,治病以治本。血属于慢性疾病,小至刚出生的婴幼儿,大至耄耋之年的老年人,都可出现贫血,轻度的贫血可以先通过饮食、生活习惯调节,或口服药物恢复。
中医调理贫血:
在治疗和调理贫血上中医中药具有独特优势。贫血患者若见神疲乏力、胸闷、气短不足以息,属中医“气虚”范畴,予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四君子汤加减;若贫血患者面色、皮肤、爪甲苍白,唇淡舌白,属中医“血虚”范畴,予以当归、熟地、川芎、大枣、白芍等四物汤加减;贫血病因不同,所表现的症候不同,我们需在常见的气虚、血虚证候外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贫血药膳:
对于贫血的朋友,日常还可以通过一些药膳进行调理,赶快学起来吧!
枸杞大枣粥:取大枣15枚,枸杞10克,与50克大米共熬为粥。每天3—4次,连服30天。
当归生姜羊肉汤:取当归、生姜各15克,羊肉250克,山药30克。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当归用纱布包好,再将山药、姜片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共炖汤,烂熟后放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3—4次,连用20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