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技术】“生命线”的涅槃——我院顺利开展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
“我手肿得厉害,手指痛得要命,动都不能动呐。”一位42岁的男子汉在医生办公室向我们哭诉 。
这位长期透析的患者,他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出了问题,那种绝望而又沮丧的心情,难以言表。“生命线”出了问题,代表着可能无法进行透析,而只有医生才能给他带来生的希望。
(重度肿胀的手及颜色变深的手指)
回顾患者病史:
张X,男,家住Xxx,已在我院进行规律血液透析3年多。一个月前,发现内瘘侧手部逐渐肿胀,慢慢出现疼痛,透析后尤为明显。
完善左上肢瘘静脉血管彩超提示瘘口处呈云雾状改变,左侧前臂有两处明显局限性狭窄:一处为前臂近心端处狭窄,长约18 mm,最窄处内径约1.3mm;另一处距吻合口约5cm处狭窄,长约15mm,最窄处内径约1.8mm。此外,距瘘口约4cm处,有一内径约3.8mm的背支。该患者因流出道狭窄导致背支开放,血液返流明显,手部充淤血,手指颜色变深有坏死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他的透析“生命线”随时有可能发生闭塞。
开放的背支内径
(左侧前臂近心端狭窄内径)
(近瘘口处狭窄内径)
为保护患者仅剩的血管资源,减轻他的创伤与痛苦,肾内科主任向艳琳和血透室副主任贺艳平带领科室团队为重建患者的“生命线”,开展了一场“战斗”。
首先,专家们联合超声科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该患者病情进行了充分评估。针对手术方案进行研讨,最终制定了在超声引导下为该患者实施“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侧肢结扎术”的手术方案。
针对患者两处明显狭窄,从瘘静脉穿刺点处进针,先扩前臂近心端处狭窄。术中采取翻转鞘技术,再扩近瘘口处狭窄,成功地用一根球囊,扩开两处“拦路虎”。
由于患者背支术中血栓形成且不影响头静脉主干,所以没有进一步实行背支结扎术,避免了对患者的再次损伤。
该患者术后左手部明显消肿,疼痛感消失,内瘘震颤感较前明显增强,完美的实现了“生命线”的涅槃。
ootDmZmN&>bJ+e;-|6bGX玌qৌ /BY,z`̳TxsMYRy1؎l~5rX"78{/KlB8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