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阶段一:0-2周)附跟练视频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阶段一:0-2周)附跟练视频
“我的肿胀什么时候能消?”
“我什么时候可以拄拐下地?”
“我什么时候可以弯到90度,一天能弯几次腿?”
“我的支具什么时候调到什么角度?”
“我的膝盖怎么发热?”
这些都是我们接触到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的患者会问到的一些问题,那么,究竟肿胀与发热是不是正常的?我们在早期能做些什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答。
ACL 重建后的康复过程因移植物的选择、固定方法的选择、患者特定因素及手术医师的偏好而不同。康复计划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术后早期,手术医师能跟康复治疗师及时沟通很重要,关于支具、负重和运动的个性化的选择以及方案的制定。
手术医生告诉治疗师 |
治疗师向医生反馈 |
术中所见的实际损伤 |
肿胀、疼痛 |
手术方式 |
关节活动度 |
移植物的选择 |
肌肉力量、围度 |
其他特殊情况 |
功能恢复情况 |
其他特殊情况 |
康复阶段详解(个体化调整是关键!)
第一阶段:肿胀控制和早期运动 (术后0-2周)
一、康复目标
·控制疼痛和肿胀;
·恢复部分关节活动度;
·完全伸直;
·恢复髌骨活动度;
·支具与拐杖保护下部分负重;
·良好股四头肌神经肌肉控制(直腿抬高无迟滞)。
二、推荐方案
1、冷敷消肿:在术后 48~72 小时内,当患者清醒时,每小时应该进行 20分钟的冰敷或冷疗。之后,每天至少进行3次,每次 20分钟的冰敷。假如患者持续的肿胀,可由康复师采取淋巴引流手法、肌贴来控制肿胀。
2、支具保护:佩戴锁定支具(通常0°伸直位),行走睡眠时保持,根据医嘱调整角度。
3、踝泵: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就可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用最大力向上勾脚尖5秒,勾脚尖时,小腿后面的肌肉要有牵拉感:然后再向下踩5秒,向下踩的时候,小腿前面的肌肉要有牵拉感。应尽可能多地进行,以维持血液循环。
4、负重管理:早期拄拐下地很重要,但需严格遵医嘱!在术后24小时后,可在医生评估后,在铰链式膝关节支具和拐杖支撑下,下地行走(仅限上厕所)。之后再遵医嘱逐渐增加负重时间以及重量。半月板缝合后通常需 4-6周(具体时间看缝合部位)部分负重(使用拐杖)。ACL重建本身负重限制较少,但合并半月板缝合需优先保障半月板愈合。
5、髌骨松动: 可在范围内进行安全轻柔的手法松动髌骨,促进ROM。
关节活动度练习:一般每日只进行1—2次
(1)屈膝练习:
A、坐位垂腿(70°以内):去除支具。坐于床边,膝以下垂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足跟紧贴床挡。达到规定的角度后,保持1-2分钟不动。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辅助力量。
B、坐位顶墙:坐在椅子上,患者面对墙,坐在椅子上向前滑动身体,同时将脚稳定在地板上以增加膝关节屈曲范围。直到最大限度的屈曲,目标是在2周内达到90°。但是,如果患者同时进行了半月板修补,则该运动可能被限制在90°以内,并且不能超出。每天1-2次。
(屈膝练习后关节明显肿胀且体温升高,必须立即停止屈膝练习,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发烧,腹泻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禁止进行屈膝练习,避免增加膝关节感染的风险。)
伸膝练习:每天上下午各练习1小时。与屈相隔6小时后开始练习。方法:患侧足跟下垫枕头,是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关节下方应空出。必要时可在大腿处放置沙袋。
股四头肌激活训练:术后立即开始。患者仰卧或坐位,应激活股四头肌并用力将膝关节伸直保持5秒。足跟下方或膝下可放置一毛巾卷让膝关节更进一步伸展和激活股四头肌,15次/组,每天3-4组。患者状态好可上下午各做一次。
8,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收缩股四头肌保持腿部伸直,并将整条腿抬离床面。在45°保持1~2秒,然后慢慢降低。每天2组,10次/组。
(注意:进行直抬腿练习前,首先将膝关节伸直、绷紧,也就是说将膝关节锁紧,然后在膝关节锁紧的状态下,完成直抬腿。因为,如果弯着膝盖完成直抬腿时,收缩的股四头肌会牵拉胫骨向前,容易拉松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如果术后怕疼,或麻醉没有恢复,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这一天可以先不做。练习周期:术后可以伸直锁紧膝关节即可开始,直到术后手术腿和健腿的大腿周径一样粗结束,往往要练习3-6个月。
进阶标准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康复治疗后,如果满足相应标准,患者可以进阶到第二阶段康复治疗。
进阶标准为:
·膝关节伸展范围达到0度;
·股四头肌收缩时髌骨向上滑动并实现完全主动伸展;
·能够主动完成直腿抬高。
1、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各阶段贯穿全程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是金标准:本文为通用框架,具体方案需由您的骨科医生、物理治疗师、运动康复师等根据手术细节(如半月板缝合区域、移植物选择、缝线方式)、愈合情况、个人体质来确定支具、负重的状态和关节活动范围的限制,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疼痛是红灯:活动时或活动后出现超出轻度不适的疼痛(尤其锐痛)或 显著肿胀加重,必须停止训练并咨询治疗师,避免“忍痛训练”。
3、肿胀持续管理:训练中关节发生肿胀、发热为正常现象,可以通过冰敷缓解,若肿胀、发热持续严重且关节角度长期无进展,则应减少活动及训练,及时复诊。即使进入后期,高强度训练后仍可能肿胀,冰敷和抬高仍有效。然而,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和(或)肿胀加剧,应联系手术医师,并且暂缓推进康复计划。
4、在康复期间术后瘢痕长好了,需随时推动瘢痕,防止瘢痕粘连。
5、伸直!伸直!伸直! 早期失去完全伸膝将极大影响后期功能,务必优先保障。同时,股四头肌重新激活和肌力训练对恢复至关重要。
6、保护半月板缝合处: 前6周严格遵守负重限制和角度限制,避免早期深蹲、旋转动作。合并半月板后角缝合的患者,2周内避免主动屈膝,即用力主动屈曲膝关节。
7、膝关节支具佩戴要求:术后4周内应全天佩戴(除了要求的屈练习外),术后第二个月在床上休息时可以不戴,但下床时要戴:术后第三个月出门时要佩戴。
8、术后3个月内避免40—0°的暴力主动伸膝活动。如:踢球动作、脚上挂重量屈膝 0-30°练习股四头肌内侧头的动作等。
9、营养与睡眠:充足优质蛋白(修复原料)、维生素矿物质(如维C、锌促愈合)、良好睡眠(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是康复基石。
10、心理建设:康复是马拉松,耐心和信心至关重要。恐惧再伤心理需重视,通过循序渐进的暴露训练和专业辅导克服。
11、进行剧烈活动(如跑、跳跃、类似三步上篮的解切动作)之前,应来医院复诊,进行专业的康复评估。达到条件后(后续会出重返运动标准的文章)。才能逐步进行剧烈活动。专业运动员还需经过2个月左右的专项训练。
警惕信号(需立即就医):
伤口红肿热痛、渗液、发热
膝关节突发剧痛、弹响伴肿胀
小腿剧痛、肿胀、压痛
总结:
前叉韧带(ACL)重建联合半月板缝合术后的康复,是一场需要专业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精准指导,患者高度配合的协同战役。严格遵守阶段性目标,优先保护半月板愈合,重视肌力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双重恢复,通过科学的、个体化的方案,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成功重返运动场和生活舞台。耐心执行、积极沟通、科学训练,是您通往成功康复的必经之路。
图文 视频 | 曾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