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香油腻伤脾胃?中医“两减三调”护健康,减盐减油不减风味
“无辣不欢,咸香下饭——湖南人的味蕾记忆里,总少不了一勺油亮的辣子、一筷咸鲜的腊肉。可您知道吗?这‘重口味’正悄悄腌制您的血管,困住您的脾胃!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高盐高油如同给脾胃盖上一层油布,让运化之力日渐衰弱。减盐减油≠寡淡无味,中医‘治未病’智慧教您调和之道,健康与美味从此兼得!”
中医视角:高盐高油如何“内伤”脏腑?
1. 过咸伤肾,耗损真阴
《黄帝内经》云:“咸入肾”,过量却反成毒!盐性属寒,多食耗伤肾精→腰膝酸软、耳鸣潮热;肾主水失衡→水肿风险激增。
2. 肥甘厚腻,困阻脾胃
油腻食物如“油布蒙脾”,致脾失健运(腹胀、便黏)、胃失和降(嗳气反酸)。长期堆积→湿痰内聚→肥胖、脂肪肝、“三高”温床。
3. 湿热内生,煎灼气血
湖南湿热气候+重油盐饮食=“火上浇油”!湿与热结→口干口苦、痤疮便秘,慢性炎症悄然滋生。
中医“治未病”绝招:“两减”目标下的“三调”策略
“两减”:减盐量、减油量
“三调”:调味道、调烹饪、调身体——用中医智慧破解健康困局
策略一:调“味”——巧借天然,减盐不减鲜
增鲜代盐:干香菇粉、紫菜碎(少量)提鲜,替代味精;
辛香开胃:姜蒜爆锅、花椒增麻,湖南剁椒减量增香(搭配醋解辣);
酸味点睛:出锅前淋柠檬汁/香醋,提升咸味感知;
腊味改良:腌肉时加八角/糖平衡盐味,食用前焯水去盐油。
策略二:调“烹”——改良技法,减油不损香
“以水代油”:水煎法做锅贴(先煎后焖)、水滑肉片(蛋清裹焯);
蒸煮优先:剁椒蒸芋头(油减半)、白灼青菜配蒜蓉;
湘菜改良:辣椒炒肉→先煸炒辣椒出香,肉片水滑后合炒,油减30%;
厨具助攻:不粘锅、空气炸锅制“少油版”扣肉。
策略三:调“身”——穴位茶饮,健脾化湿助运化
穴位按摩:
足三里(膝下3寸):每日揉压5分钟→强健脾胃,消腹胀;
丰隆穴(外踝上8寸):按揉→祛痰湿,解身体困重。
代茶饮方:
荷叶山楂饮:干荷叶3g+山楂5g → 消肉食油腻(胃酸多者慎用);
陈皮普洱茶:理气健脾,适合长期饮用。
回归“治未病”,美味与健康共赢
“减盐减油,是呵护脾胃的智慧,更是预防‘三高’的未病先防!记住中医‘两减三调’:调天然之味、改烹饪之法、养脏腑之本。让我们一起从舌尖守护健康,让湘味传承与长寿湖南同行!
参赛价值:本作品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根基,破解“减盐减油难坚持”的痛点,提供具湖南特色的实用方案,符合大赛“降低慢性病风险”的核心目标,且形式生动易懂,具备强传播潜力。
作者 | 阮宾(治未病中心)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